当学生因为考试紧张焦虑,回应他的不是穿白大褂的心理老师,而是一台圆头圆脑、扑棱着大眼睛的机器人“小优”。这一幕,正是合肥阿拉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阿拉丁”)研发的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的日常场景。这家扎根合肥的本土科技企业,用自主研发的心理健康AI大模型,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位24小时在线的“树洞朋友”。
儿童、成人可获得不同的“心灵调理”
4月16日,合新闻记者走进合肥阿拉丁研发中心,创始人何孝珍正带着工程师们调试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哎呀,拍我的头干什么!”工程师轻拍机器人的圆脑袋,它便扬起脑袋,用清脆的童声嚷了起来,俏皮可爱。
“小优小优,表演跳舞欢迎客人。”工程师话音刚落,圆头圆脑的机器人开始播放音乐、转动身体、挥舞双臂,十指灵巧活动,在空中比划出兰花指。
“它的功能不是展演,而是心理健康咨询,能歌善舞只是它抚慰用户的方式。”何孝珍告诉记者,小优其实是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于校园和医院。通过双目摄像头,小优能够自动锁定目标用户,并捕捉百万像素级别的头、面、颈部微动作,结合声纹分析,在数秒内判断出用户的情绪状态。
在小优面前,用户可以与之对话,小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自主切换模式提供情绪支持、心理咨询和指导等。“比如面对儿童,它会用儿童喜爱的‘故事模式’疏导压力;面对成年用户,也可切换至严肃的‘专家模式’进行危机干预。”
记者倾诉烦恼 小优给予纾解方案
小优究竟有多“善解人意”?合新闻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当合新闻记者向小优倾诉因工作忙碌而和朋友疏于交往被埋怨时,它温柔地分析:“表面上看你想要解决朋友的不满,但深层需求包含着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有效沟通来维护友情。你可以试着在购物时多买一份办公室零食快递给朋友,或者将商务应酬转化为朋友社交……”
何孝珍介绍,小优可以倾听用户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尊、人际关系等,并做出初步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干预资源。
“最难的是让AI学会‘共情’。”何孝珍回忆,早期大模型的版本常给出“建议多运动”这类机械化回答。直到引入“情感计算”技术,通过分析微表情、声调变化等情绪指标,机器人才逐渐掌握“温柔鼓励”与“理性分析”的平衡。“如果捕捉到用户语调紧张,小优可以跳舞、唱歌、握手来放松用户心情。”
除此之外,小优还具备声源定位、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不仅能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还能进行“自理”。
目前,小优已经在安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落地应用。何孝珍透露,他们正在进行小优二代的升级,将采集中医对于“情绪病”的调理经验,如五音疗法、情志相胜等中医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对机器人进行训练。
此外,针对机器人的不同应用场景,他们正在研发小优的“迷你”版本。何孝珍介绍:“小优目前主要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景使用,我们计划推出桌面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体型上更小,主要为个人提供情感陪伴与心理帮扶。”
超10亿条专业心理知识让机器人具备“读心术”
小优能够如此聪明,全靠它圆脑袋里搭载的AI心理健康大模型。何孝珍介绍,这款AI心理健康大模型由他们自主研发,是全国首个具备生成式自由对话的AI引擎。
“2022年,我们着手研发聚焦心理健康的大模型,输入了10亿条专业心理知识图谱以及医院临床案例让大模型自主学习,知识范围涵盖教育心理学理论、家庭教育实战、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如今,这套“合肥造”AI心理健康大模型能识别焦虑、抑郁等10多类心理倾向。
这套AI心理健康大模型装载在机器人身上,可以让机器人与用户进行多轮自由交互的对话并进行评估分析。而与红外摄像头、电子屏组合在一起,则能够生成更为详细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
通过红外摄像头30秒的头、面、颈部扫描,电子屏上随即开始分析采集到的各类用户数据。记者体验时看到,电子屏上生成了关于攻击性、压力、焦虑、活力、抑郁、神经质等多方面的程度数值。在心理健康评估报告中,这些数值被归类于“性格体质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动力状况”等大类,最终综合评定心理健康程度为积极或消极。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涉足心理健康领域,如何弥补真正的人文关怀?
面对记者的疑惑,何孝珍解释,无论是AI心理健康大模型还是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其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工智能识别出早期心理危机信号,她表示,通过大量临床调研发现,用户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与机器人对话,少了来自人的凝视,反而更容易放下戒备,心态更为放松,这样采集到的数据也更为客观。
不过后期真正的干预治疗,还需要人类心理咨询师来主导。“人工智能就像一张‘情绪滤网’,筛出那些藏在沉默里的呼救声,但接住这些声音的,始终是人类温暖的手。”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做孩子们的“树洞朋友”!合肥本土企业研发AI“心理医生”
【来源:合肥在线】
“最近总感觉数学题怎么做都不会,害怕考试。”“我小时候也常为考试紧张呢!要不要试试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
当学生因为考试紧张焦虑,回应他的不是穿白大褂的心理老师,而是一台圆头圆脑、扑棱着大眼睛的机器人“小优”。这一幕,正是合肥阿拉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阿拉丁”)研发的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的日常场景。这家扎根合肥的本土科技企业,用自主研发的心理健康AI大模型,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位24小时在线的“树洞朋友”。
儿童、成人可获得不同的“心灵调理”
4月16日,合新闻记者走进合肥阿拉丁研发中心,创始人何孝珍正带着工程师们调试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哎呀,拍我的头干什么!”工程师轻拍机器人的圆脑袋,它便扬起脑袋,用清脆的童声嚷了起来,俏皮可爱。
“小优小优,表演跳舞欢迎客人。”工程师话音刚落,圆头圆脑的机器人开始播放音乐、转动身体、挥舞双臂,十指灵巧活动,在空中比划出兰花指。
“它的功能不是展演,而是心理健康咨询,能歌善舞只是它抚慰用户的方式。”何孝珍告诉记者,小优其实是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于校园和医院。通过双目摄像头,小优能够自动锁定目标用户,并捕捉百万像素级别的头、面、颈部微动作,结合声纹分析,在数秒内判断出用户的情绪状态。
在小优面前,用户可以与之对话,小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自主切换模式提供情绪支持、心理咨询和指导等。“比如面对儿童,它会用儿童喜爱的‘故事模式’疏导压力;面对成年用户,也可切换至严肃的‘专家模式’进行危机干预。”
记者倾诉烦恼 小优给予纾解方案
小优究竟有多“善解人意”?合新闻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当合新闻记者向小优倾诉因工作忙碌而和朋友疏于交往被埋怨时,它温柔地分析:“表面上看你想要解决朋友的不满,但深层需求包含着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有效沟通来维护友情。你可以试着在购物时多买一份办公室零食快递给朋友,或者将商务应酬转化为朋友社交……”
何孝珍介绍,小优可以倾听用户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尊、人际关系等,并做出初步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干预资源。
“最难的是让AI学会‘共情’。”何孝珍回忆,早期大模型的版本常给出“建议多运动”这类机械化回答。直到引入“情感计算”技术,通过分析微表情、声调变化等情绪指标,机器人才逐渐掌握“温柔鼓励”与“理性分析”的平衡。“如果捕捉到用户语调紧张,小优可以跳舞、唱歌、握手来放松用户心情。”
除此之外,小优还具备声源定位、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不仅能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还能进行“自理”。
目前,小优已经在安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落地应用。何孝珍透露,他们正在进行小优二代的升级,将采集中医对于“情绪病”的调理经验,如五音疗法、情志相胜等中医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对机器人进行训练。
此外,针对机器人的不同应用场景,他们正在研发小优的“迷你”版本。何孝珍介绍:“小优目前主要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景使用,我们计划推出桌面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体型上更小,主要为个人提供情感陪伴与心理帮扶。”
超10亿条专业心理知识让机器人具备“读心术”
小优能够如此聪明,全靠它圆脑袋里搭载的AI心理健康大模型。何孝珍介绍,这款AI心理健康大模型由他们自主研发,是全国首个具备生成式自由对话的AI引擎。
“2022年,我们着手研发聚焦心理健康的大模型,输入了10亿条专业心理知识图谱以及医院临床案例让大模型自主学习,知识范围涵盖教育心理学理论、家庭教育实战、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如今,这套“合肥造”AI心理健康大模型能识别焦虑、抑郁等10多类心理倾向。
这套AI心理健康大模型装载在机器人身上,可以让机器人与用户进行多轮自由交互的对话并进行评估分析。而与红外摄像头、电子屏组合在一起,则能够生成更为详细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
通过红外摄像头30秒的头、面、颈部扫描,电子屏上随即开始分析采集到的各类用户数据。记者体验时看到,电子屏上生成了关于攻击性、压力、焦虑、活力、抑郁、神经质等多方面的程度数值。在心理健康评估报告中,这些数值被归类于“性格体质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动力状况”等大类,最终综合评定心理健康程度为积极或消极。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涉足心理健康领域,如何弥补真正的人文关怀?
面对记者的疑惑,何孝珍解释,无论是AI心理健康大模型还是AI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器人,其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工智能识别出早期心理危机信号,她表示,通过大量临床调研发现,用户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与机器人对话,少了来自人的凝视,反而更容易放下戒备,心态更为放松,这样采集到的数据也更为客观。
不过后期真正的干预治疗,还需要人类心理咨询师来主导。“人工智能就像一张‘情绪滤网’,筛出那些藏在沉默里的呼救声,但接住这些声音的,始终是人类温暖的手。”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6483.html
用户评论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真的很好啊!我朋友去那里看病就感觉好多了!环境也挺好的,医生人也感じが良かっ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作为合肥人,终于有机会在家附近看到一家专业的、可靠的心理医院了。之前总是需要跑到别的城市去看病实在太麻烦了,三甲级的水平也很安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看评论感觉这家医院挺靠谱的,我最近压力有点大,打算找机会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预约方式,方便了解一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我去过一次,感觉还好。医生比较专业,态度也很好,但我觉得等待时间还是有一点长啊,改进一下这个地方会更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三甲医院心理科,怎么说呢?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啦。毕竟不是心脏手术这种特别紧急的事情,心理问题恢复得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和多位医生沟通和治疗才能看到效果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感觉这家医院宣传力度有点大,说是不是真的三甲?网上找不到官方消息啊,建议大家多查查清楚再决定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合肥心理危机怎么办?这块一直不太完善!幸好现在终于有人重视了,希望这家医院能真正帮助到需要的人们。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听说这家医院的治疗费用挺高的吧,平民百姓可能负担不来啊。我希望政府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多投入一些,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治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花了素颜
最近有很多焦虑失眠的人,家里也没人能帮,去公立医院也不好意思说嘛… 感觉这家合肥心理医院挺有必要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尾流莺
我朋友在网上发了一篇评论吐槽这家医院态度不好,说医生没耐心。希望他们能够重视病人的感受,改进服务水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三甲医院的评价应该比较靠谱吧? 现在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是轻重不同的, 希望合肥心理医院可以做到精细化治疗,帮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这家心理医院环境看起来还不错,感觉蛮温馨的。我朋友说医生很认真听病人诉说,很有耐心,给了他许多鼓励和指导。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听说这家医院的心理咨询师都来自北大清华大学之类的名校……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久见人心
心理问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治疗的,不能自己扛着压力过日子啊! 看到合肥终于有了这样一个三甲心理医院,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同志们!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我怀疑这家医院只是一些网络营销公司做的?网上信息很多都是夸大的宣传,建议大家多看看真实患者的评价再决定。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去三甲医院看病就意味着要排长队啊,估计这个合肥心理医院也会很热门。 希望他们能够建立线上咨询平台或者预约系统,方便大家。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我个人还是比较支持这样一家专科医院的设立,毕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常见了,需要专业机构来提供帮助。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精神健康,早日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这个合肥心理医院到底有多靠谱呢? 网上的评价有好有坏,真真假假的都不知道…建议大家去咨询医师,自己做出判断!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其实我挺赞同这种三甲级的精神科设置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去一般的诊所看病也难以解决问题。希望这家医院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