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摘要:

1、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先完成,再完善,不求完美,先完整地做完,再去补充和完善,不必去追求完美,因为完美不符合客观规律。

2、完美主义,对自己很苛刻,对身边的人也会如此,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孩子,完美主义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很大的问题。

3、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是幻想着自己可以有强大的能力,更是一种自卑,是惧怕自己如果不完美,在一个不完美的环境状态下,就会受到伤害,这是人格虚弱的表现。

心理学: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我经常在说,改变一个人的最终途径,就是两条,一个人爱人,和他人建立关系,爱具体的人,一个人做事,投入到具体的事情中。

但是无论是和他人建立关系,还是做事情,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受挫,会不顺利,在结果上,肯定会有瑕疵,会有不完美,这对一个完美主义,或者对一个自恋的人而言,他接受不了。

1、完美主义,以及自恋者,往往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在我的很多学员和来访者中,有很多完美主义者,当然可以说有很多的自恋者,他们想的就是要么我就不做,要么我就要一出手就要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做不到完美,我就攻击自己,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很蠢,亦或者他们会去攻击别人。

他们做不到容纳自己,更不可能去容纳别人,他们对自己很苛刻,对别人亦如是,可是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可能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我们势必会磕磕绊绊,会犯错,会做不到完美,这不就是一个现实吗?

我想任何时候,臣服于现实不会有错,我们会发现一些自恋的人,他们在头脑中幻想着自己有非凡的容貌、才华,自己能力强大,自己一出手就能搞定所有。

可是这些想象没有去触碰现实,没有在现实中去检验,这些想象是虚幻的,为了保持想象,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和他人打交道。

心理学: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2、完美主义,以及自恋者,为什么要拖延

想要把事情做到完美,可是真实世界是不存在完美的,完美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这是一种自恋的想象,那做不到,又不承认,就只能拖延。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他想满分通过一项高难度的职业资格考试,理性分析,动用智力判断,他知道那很难,于是他就拖延着不去报名,错过了报名日期,于是就自我安慰,不是自己没有满分考过,而是因为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这更容易让他接受。

很多的拖延都有这样的逻辑在里面,拖延就是太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正常做事情的过程应该是先完成,再完善,不求完美。

先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先完整地做完,你就已经及格了,那如果有时间、经历,以及能力,就再完善一下,这样的过程符合大多数人。

当然你我都是普通人,都是大多数人,我们也要这样容纳自己,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这样做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滋养。

那如果我们对自己就是特别苛刻的话,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损耗,我们就很难投入其中,很难做好这件事了。

心理学: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3、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做法

我们刚刚论述了,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是想象着自己能做到极致的状态,不接纳自己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可是过度的自恋和过度的自卑,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人为什么凡事要做到最好呢?一定是有不得不的理由,对此精神分析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如果做得不好,自己就“活不下去”。

这就好比一个物种,他很脆弱,他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比如周围不能有细菌,比如要有特别苛刻的温度等。

那这样的分析,在我的很多来访者身上也被多次佐证了,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例子:

来访者张静(化名),她对自己很苛刻,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容易体验到焦虑,她有一个控制的母亲,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呵斥她、贬低她,父母重男轻女,对自己经常忽视,而对自己的弟弟集所有的宠爱于一身。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张静就会把事情做到最好,引起父母的注意,引起父母的关注,大人对小孩子的爱与关注,就如同阳光之于植物,是特别重要的。

所以在张静小的时候,把事情做到完美,获得爱与关注,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方法,从小她就形成了这样的心理习惯,长大了依然在延续。

可是事实上她已经长大了,不必再费尽心机做到完美了,追求完美的那个状态,是特别耗费心力的,即使她不完美,她现在的家人也能接纳她。

心理学: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论述的“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的内容,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1、追求完美,是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世俗的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是在头脑层面想象自己有非凡的能力,自己一出手就可以让事情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2、完美主义,会有明显的拖延行为,在做事,做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不决,黏黏糊糊,在和他人的关系中,也会黏黏糊糊,做事情,建立和他人的关系,对于他而言是一种损耗。

3、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自恋,可能更是一种自卑,是惧怕在不完美的环境状态中,自己就“活不下去”,这是对自我虚弱的担心和焦虑。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本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的其中一节,这是一个持续性更新的系列专栏,下一节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4072.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4年6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 老黄历吉日查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起老黄历吉日查询,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老黄历吉日查询,另外,还有人想问黄历吉日查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老黄历吉日查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老黄历吉日查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百科 2024年2月11日
  • 今日五行穿衣指南,助你提升运势,穿出好运来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今日五行穿衣”“明日五行穿衣”,即可查询相应的指南。!2022年4月20日五行穿衣指

    心理百科 2024年5月30日
  • 于杭:阅读,不可忽视的“治愈”功能

    □ 于 杭 阅读,可以带给人们自信、希望和力量,以及其他更多的好处,或者说阅读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益处,几乎不胜枚举。 可是,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关注的却是那些由阅读的非功利性而带…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10日
  • 微信偷偷更新,新增边写边翻译的功能。真是太享受了。

    最近微信没有什么大版本更新,但灰度更新却悄悄做了不少。大家不妨跟着机哥这篇文章,看看自己微信上,中了多少个灰度测试功能。全中的话,那你就是今晚的幸运之星喽。切换

    心理百科 2024年8月30日
  • 为什么会出现婚前恐惧症?主要是这6种心理在起作用

    马上进入结婚季,但是部分人群一提起结婚,却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甚至想要回避,过分的紧张和害怕,这就是所谓的婚前恐惧症。为什么会出现婚前恐惧症?  1、担心和

    心理百科 2024年9月20日
  •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特别是在个体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阶段。以下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详细解释和归纳:定义:原生家庭

    心理百科 2024年9月24日
  •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

    抑郁症一直是现代医疗界的热议话题,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境障碍性疾病,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如果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自残、自杀倾向。很多抑郁症患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4日
  •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要使命,一旦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个人认为家长的教育应该重点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学会赏…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29日
  • 孤独与倾诉的微妙平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似乎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被鼓励去参加聚会、结识新朋友、分享生活的点滴。然而,对于我来说,社交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人群中的喧嚣让我感到…

    心理百科 2024年9月26日
  • 情绪

    一瞬间 彻底破产 在大脑没结论之前 闪电一般 快速反应 如:在黑暗的房间 凶神恶煞 吓出一身冷汗 当连续抽象指向灾难性后果时候 惊惶失措 心中便产生了—不可遏制的贪婪、欲望、妒忌。…

    心理百科 2024年7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