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有点倔;我家小孩有点倔怎么办

事情要从几周前说起,那是一个周五,一早闺蜜就发消息问我有没有空,她想带女儿丫丫过来找我。周末是我最忙的时候,原本我想拒绝,但闺蜜说丫丫最近很倔很叛逆,动不动与她

事情要从几周前说起,那是一个周五,一早闺蜜就发消息问我有没有空,她想带女儿丫丫过来找我。周末是我最忙的时候,原本我想拒绝,但闺蜜说丫丫最近很倔很叛逆,动不动与她对着干,这样的状态让她很担心,想到小姑娘正处于青春期前期,我同意了。

晚上,闺蜜带着丫丫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好多年没见她女儿了,我原以为会是一个浑身带刺的孩子,但观察下来,却发现丫丫性格开朗,就是这个年纪小女孩正常的样子。只是小丫头有点口是心非,明明很喜欢、很想要的东西,说出来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我不喜欢”、“我不要”……

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有类似的表现,最初我并没有在意。直到第二天,因为我工作忙,闺蜜决定出门去见朋友,看丫丫与仔仔两个人玩得很开心,想着闺蜜带孩子聊天不方便,于是提议让丫丫就留在家里。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丫丫和仔仔都很开心,两个孩子还开始商量接下来的活动。即使闺蜜说:“你想清楚,别一会又后悔说你不留下来啊!”丫丫兴奋地大叫:“我不会后悔的。”

过了十来分钟,丫丫开始后悔了,她追着闺蜜问,“你去找谁啊?我能跟你一起出去吗?”闺蜜耐着性子给她解释,还保证说自己会回来跟她一起吃晚饭。

丫丫沉默了一会,说:“妈妈,我不想留下来了,我要跟你一起出去!”

闺蜜有点不高兴了,说:“不是跟你说了吗?我出去见XX阿姨,我们两个大人要喝茶聊天,带着你不方便,你在这里和仔仔玩。”

闺蜜的话不仅没有消除丫丫的顾虑,反而让丫丫更坚定要跟她走。闺蜜这时有点生气了,但她依然耐着性子和丫丫讲道理。她越讲道理,丫丫就越坚持,最后丫丫气冲冲地冲进厕所,“砰”地一声把门关上。留闺蜜脸色铁青地站在门口。

眼见形势不对,我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打开门,走到丫丫身边说:“你希望跟妈妈一起,不希望留下来对吗?”丫丫皱着眉说:“没有,你赶紧出去,我要上厕所。”

我搂着她的肩说:“刚刚妈妈跟你说她要出去,让你留下来跟仔仔玩,你同意了,后来你又后悔了,想跟妈妈一起走对吗?”

丫丫说:“没有,我要上厕所。”

“妈妈以为你同意了,就没考虑别的。但是你静下来想一想,有点害怕对吗?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家里,你害怕妈妈到约定的时间没来接你,所以想跟妈妈一起出去对不对?”

丫丫依然强硬地说:“没有,我只是要上厕所,你赶紧出去!”但她的眼泪却大颗大颗地滴下来。

“妈妈当时是希望你开心,希望你有小朋友陪,她担心你跟她出去会觉得不好玩,没考虑到你看不见她会着急,会害怕。对你来说,跟妈妈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不好玩你也能忍受对吗吗?你只希望妈妈看见你,看见你的担心、你的害怕对不对?”我在丫丫耳边轻声地说。丫丫不说话,眼泪却更加凶猛地往下滴。

我叫来闺蜜,说:“你抱抱丫丫,告诉她,妈妈看见你的害怕,妈妈不会抛下你。”闺蜜脸色超级不爽,但她还是不情不愿地拥抱了女儿,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丫丫把她推开,说:“你们赶紧出去,我要上厕所。”我们沉默着走出来,闺蜜无奈地说:“我女儿就是这样,真的很不省心!”我一把抱住她,轻轻拍着她的背说:“好了,好了,我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的无奈了,你真的很辛苦!身为妈妈,我们都有好多好多忍不住想要崩溃的时候,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支持,抱团取暖!”

后来,丫丫开心地跟着闺蜜出了门。晚上睡觉时,丫丫躺在她身边,开心地说:“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是第一次我生气的时候,你会抱我,我好开心!”闺蜜愣住了,她一把抱住女儿,说:“妈妈知道了,以后妈妈会多抱抱你的!”

周日,闺蜜和丫丫开心地回去了。闺蜜告诉我,回家后,丫丫给她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信里说了好多好多心里话,闺蜜说她一直觉得女儿越大越难搞,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和女儿会这么靠近。原来,只是一个动作,就可以改变这么大!

与女儿的关系发生改变后,闺蜜对儿子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那天,她4岁的儿子要吃烤红薯,因为红薯皮没剥,她特别好心地帮忙把红薯皮剥掉,谁知道儿子一看见被扒光的红薯就哇地一声哭起来,说他要原来的红薯,不要被剥了皮的红薯,让她把红薯恢复成原状。

闺蜜当即就有点无奈,说:“红薯皮已经剥掉了,现在没法恢复了。”话刚说完,儿子就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叫:“我就要原来的红薯,我就要原来的红薯……”

闺蜜感到有点狼狈,但这时她都还在耐着性子劝儿子:“红薯的皮已经剥掉了,没法恢复原来的样子。你是要自己剥对吗?明天妈妈再给你买,你自己剥好不好!”

她的话不仅没效果,反而刺激到了儿子,儿子顺势往地上一坐,一边哭一边扭起身子:“我要我原来的红薯……”

看着儿子的样子,闺蜜就感到气不大一处来。她生气地说:“要哭你就哭个够!”说完丢下孩子,转身进了厨房。

在厨房洗了一会菜,她突然想起上次搞定女儿的方法,觉得这时候应该看到儿子的伤心。于是,她走出去,蹲在儿子身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说:“你想自己剥红薯,妈妈不知道,帮你把红薯剥了,你很生气对吗?如果你不舒服,就哭一会吧,妈妈在这里陪你。”刚开始儿子还继续哇啦哇啦大哭,哭了一会,发现闺蜜还蹲在他身边,哭声变得小起来,闺蜜趁机抱住他,说:“好了,妈妈知道你伤心了,妈妈在这里陪你。”又哭了一会,儿子终于安静下来。

闺蜜歉疚地告诉我:“我这才知道自己孩子的要求这么简单,以前每次他和女儿哭的时候,我都很心烦,都想快点找个解决办法让他别哭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孩子只需要被我看到,只需要我在他最伤心的时候陪着他,给他一个拥抱!”

我说:“是啊,面对情绪问题,拥抱就是最好的解药。先把情绪安抚下来,其他的问题慢慢再解决。”

闺蜜说:“我以前一直觉得拥抱很矫情,现在想明白了,原来,自己从小到大发脾气的时候从来没有被拥抱过,自然无法去拥抱孩子!”

我说:“没事,当你感觉无助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彼此的那个拥抱,我们可以互相支持!”

很多时候,在孩子行为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跟孩子讲道理,尤其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越觉得她应该懂事了,应该能听得懂道理了,就更习惯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很多时候,为了迅速解决问题,更是习惯一边讲道理,一边急切地给孩子灌输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知道,在孩子行为出问题的时候,也是他们被情绪脑控制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的理性大脑是关闭的,整个人完全被各种恐慌性的情绪淹没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跟孩子讲道理,他们是听不见也听不懂的。

尤其7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理性脑还没有发育,听不懂道理背后的意义。他们只能从妈妈的脸色、行为来判断:妈妈生气了!这让他们感到害怕。在害怕的情绪下,孩子就会做出一些讨好性的行为。

很多妈妈在与孩子长篇大论讲玩一大串道理后,会问孩子:“你听懂了没?”这个时候孩子大多会点点头,这个点头不是他听懂了,而是他为了哄妈妈开心做出的讨好性行为。等过了没多久,孩子情绪正常后,同样的错误又会再犯,就是这个原因。

而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神经会重组,大脑面临修剪,修剪的过程中,新的基因激活会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和相互联系,导致青少年的大脑变得脆弱,修剪后剩下的神经元与连接无法支持情绪保持平衡,孩子更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化的行为。

这时,与孩子讲道理也是没有效果的。

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与孩子共情,陪他一起去经历这个情绪才是最重要的。在情绪最极端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把他的情绪说出来,让他知道,此时此刻,他有点生气、愤怒、 害怕、伤心、担心……,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是能够被看到的,妈妈允许这些情绪存在,并能够承接得住,这时,孩子才不会被这些极端的情绪淹没,他的情绪就能找到一个出口,孩子的情绪才能逐渐平复下来、

否则,孩子就会被各种情绪淹没,他的内在会产生恐慌与孤独无助的感觉。他会用情感隔离的方法来逃避这些情绪,慢慢地,孩子更容易出现各种极端的情绪,也更容易与家长对着干。

所以,面对哭闹不止、执拗、不听话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一个深情拥抱,承接住他的情绪。这个拥抱并不是妥协,而是看见孩子有一些伤心、有一点难过、正在生气等……。等到孩子情绪安抚下来后,再用游戏、玩耍的方式为孩子演示发生类似的情况他可以怎么处理。

有些妈妈或许会说,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也很生气,我都没被安抚,我怎么安抚他?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时,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自己先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闭上眼睛,对自己说:“亲爱的,我在,我知道此时此刻,你很无助,你很难过,我允许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存在,我在这里陪着你一起经历这些不开心的感觉,我支持你!”

这时,你就能够从自身获得力量。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也需要时间和勇气,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即使做不到也没关系,对自己宽容一点,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来。只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尝试,总有一天效果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过,或自己无法给自己力量而生气,而抱怨:“我都没有被安抚过,凭什么我要去安抚孩子?”如果你这样想,等于是你的内在小孩在与现实中的孩子争宠,这样就没有办法用妈妈的态度去处理问题了!

孩子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情绪,他们不懂发生了什么。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中这个部分也没有处理好,但是我们是成人,是妈妈,就算不懂,我们也有能力去寻找方法,慢慢地解决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容器,这个容器不仅要容纳得住孩子的快乐,也要能容纳住孩子各种糟糕的“坏”情绪!

你有能力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一个深情地拥抱吗?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孩子太难伺候?多半是由于“倔脾气”,父母了解原因才能有助沟通

文丨姜妈(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懂事,父母教育起来的时候,会更加的轻松,可有的孩子他们的脾气却很倔强,喜欢和父母作对,一度让许多家长都被孩子堵得说不出话来。

小高只要放学回到家后,他就必须要在家里先玩上好一会才会去做作业。由于作业不及时做完,经常都是到了做作业的时候,都已经是晚上八九点,做完作业就已经快十一点了。小高的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的身体吃不消,就不允许孩子回到家先看电视。

可小高哪里会听父母的,他就是故意和父母作对,不肯听父母的话,说父母凭什么要来管自己,自己上了一天的课,休息一下没有错。

小高很倔强,父母如果不让他看电视,拔了电视线,他就躺到床上睡觉,逼着他写作业,他就拿着笔在那里发呆,总之他就是不愿意去写作业。因为这事小高的父亲头发都少了些许,但是他拿孩子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打孩子吧,可是也不能这样一直纵容孩子,小高的父亲是怎么也没想到孩子会这么的倔强和固执,一定要和他们作对。

1、认知灵活性过弱

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你学习的知识越是能够深入,那么你就能够更加灵活的解决事情。相反当你学的知识太少,你的认知灵活性就会变差,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还变得很固执,经常都转不过弯来,变得倔强和固执。

2、到了反抗期

孩子的倔脾气除了受到父母的影响之外,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本身就比较倔强,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会经历三次叛逆期,最早的一次就是两岁的时候,孩子会故意和父母做对,然后就是6岁左右,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他会开始觉得父母在控制他,他会故意和父母做对,以寻求独立。

1、不会灵活变通

有的孩子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比较灵活,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会更好,可脾气倔强的孩子,他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会没有办法转过弯来,会很固执,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成绩就会

2、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当中

过于倔强的孩子,对于一件事情他们会非常的倔强,一旦陷入进去以后,好几天都没有办法转变自己的心态。特别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时,孩子的倔强会让他一直都不开心,什么事情都不想去做,心情变得十分的低落。

1、学会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去思考问题的多面性

我家小孩有点倔;我家小孩有点倔怎么办

孩子倔强说白了就是思考事情不懂得变换思路,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那么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无意的多用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思考问题。

比如有一件事,明明这个做法是不对的,孩子总喜欢用同样的方式去做。父母可以问孩子,你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每次都用这个方法?当孩子还没有办法反应过来的时候,父母还可以适当的给出一些方法,帮助孩子。

2、带着孩子多尝试新事物

孩子倔强有可能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就是接触的事物比较少,见到的东西少了,自然在思考问题上就容易被局限。比如孩子没见过真正的狮子是怎么样的,如果有人告诉孩子说狮子是两条腿,倔强的孩子一旦认定了,他就会一直认为狮子就是两条腿,就算父母怎么说,孩子都未必会理会父母。

可当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动物园,见到了真正的狮子,就算父母什么都不说,孩子都会明白到狮子就是四条腿。当这种颠覆孩子的事情多了,孩子自然不会总是那么的固执,想事情就会变通起来。

3、尊重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面对倔强的孩子,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没有必要故意的要和孩子作对,扭转他的态度。学着接纳孩子此时的倔强,多和他沟通,多理解孩子,那么才会有更好的方法帮助孩子?

其实孩子有点倔强的话,未必是坏事,这说不定是好事,所以父母的态度不用太紧张,慢慢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变得过度倔强即可。

育儿问题姜妈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姜妈育儿记,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三步走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有的妈妈跟我说:“我的孩子发起脾气来,简直天是摇地动”。有一本书叫做《生气的亚瑟》,书中讲的是“亚瑟发起脾气来,连地球都没有了,他最后飘在空中,睡在床上的时候,突然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发脾气……”。很多时候妈妈会说,我家宝贝脾气可大了,带他去哪个地方,如果不给他买什么东西,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办什么事情,那就哭得不行,我一点招数都没有。正如下面的四格漫画中那样:

很多成人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别说孩子。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常常伴随着一些破坏性的举动。当孩子这种行为发生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好尴尬!如果是这种第一反应,一般接下来就能够预知到,父母要么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闹,甚至于批评打骂,结果适得其反,要么只能失去原则各种哄。

不曾情绪失控过的孩子,我没有见过。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是父母该做好的一门功课。要想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那么建议父母跟着以下三个须知,或者说三个步骤去走。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如果有父母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欢迎随时交流。

父母须知一:孩子有权生气

通常情况下,孩子突然脾气大作的时候,被父母视为“令人不快的时光”。比如上面这幅漫画里面,当孩子开始当众哭闹,妈妈觉得非常尴尬。因为孩子的不乖,是父母们不愿意面对的。

但是,父母同时也必须知道,生气、发怒是孩子们的一种本能,也是他们的权力。一个不会生气、发怒的孩子,通常是压抑和孤僻的。孩子有时候的哭闹,对身体好,还能提高智力,同时也表明心理健康。所以,不要动辄就对孩子说“不许哭,别闹了!”但正如成人一样,孩子同样希望“心想事成”的日子多,所以没有孩子会莫名其妙的大哭大闹的。如果有,请先看看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身上了。造成孩子大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列出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

1、看看是不是父母本身脾气就不好。

不少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给予训斥甚至打骂,有时依照自己的情绪来管教孩子,时松时紧,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自尊心无益,而且也让孩子学到了“情绪失控”。

这种情况,父母其实首先就是要做自我情绪的管理,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2、情绪日渐丰富,而语言表达跟不上

孩子由于年龄和自身发育的特性所致,有时没法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当大人总是不明白孩子的意思时,他就会着急,因为在他看来,妈妈应该是知道我要干什么的呀!而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1岁半前后开始,孩子就日益希望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过多限制时,他们不懂的如何用语言表达,就只好通过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方式去抗争和寻求自己的权力。

这种情况,和孩子硬碰硬,教不会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倔,或者干脆退缩。所以共情是关键,同时要教会孩子更多表达自己的办法。

3、孩子内心有恐惧

有些孩子,尤其是3岁左右,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了,可是父母会发现,某一个情形下,或某段时间内,孩子情绪上出现了“退化”,容易失控,并伴随出现一些很糟糕的行为问题,如打人、抢东西、摔东西等。

这极有可能是孩子内心有恐惧。孩子觉得受到了某种伤害,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于是呈现出失控的状态。因为内心存在恐惧,更渴望大人的关注和帮助,可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大哭的方式。因此若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便能有效安抚孩子内心的脆弱,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排解孩子内在的恐惧感。随后,孩子才可能信任你,向你伸出求助的手。

4、家庭教养方式不一

家庭成员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不一致,孩子就会看人来办。例如孩子在为了某种目的而哭闹时,如果爸爸不同意就去找妈妈,妈妈不同意就去找爷爷奶奶,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次成功了之后,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遇到不满足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地哭闹。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孩子大发脾气的原因,他们在试探自己的方法是否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对此,当然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大人之间的教养冲突,避免有一方过于溺爱,统一教养方式,明确第一抚养责任人。

父母须知二:我们有权愤怒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父母们怒不可遏的事情一定会存在,几乎无法避免。父母们也认为愤怒、生气、让自己情绪失控是不好的,总是在对孩子发完脾气后感到非常内疚,担心自己刚才的盛怒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于是痛哭,愧疚,妥协,反悔,甚至惩罚自己。如是,陷入一次次不良循环。

为了自己的愤怒、失控陷入自责没有必要。须知,有时候愤怒是有好处的。通过愤怒,我们排除体内的毒素身体得到健康;通过愤怒,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心灵得到成长;通过控制愤怒,让我们的智慧得以增加。

何况,教育本来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愤怒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愤怒来了,首先,接受这个事实:我很生气!我有权生气,我接受我生气的现实。不必内疚或者羞愧。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其次,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你对孩子的担心。比如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让人头疼!不要翻旧账、给孩子贴标签,或是口无遮拦的指责。最后,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这样可以明确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避免“闯祸”,或者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父母须知三:7个办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面对孩子乱发脾气的情况,前面两个须知,是父母平日就该做好的准备。而当孩子情绪的“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从前面两个还可以考虑这样几种实用做法:

1、公共场合,从长计议,幽默化解

公共场合孩子发脾气,很多父母会觉得很没面子,尴尬。其实这是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此时,完全可以开个小玩笑,比如说:看起来我们有点家务事得要私下处理下了。如此轻松的状态,既能打消旁边人看热闹的兴趣,也好缓解自己的尴尬,带孩子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你们俩可以再“从长计议”。

2、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

孩子发脾气的当下,大人不要惊慌失措,或者表现出不安,立马失去了自己的立场。更不要说教,因为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在自己的感受上和寻求你的安慰上,对其它并不在意,也没有精力去在意。

要知道,一个人有脾气、闹情绪的时候,跟他讲任何道理,他都是关着耳朵、听不见的。因为这时他情绪的中枢,跟你跟他讲道理的那一片大脑皮层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其他的位置都是关闭的,只有那一片情绪中枢是活跃的,所以你讲道理根本没用。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用目光安抚孩子,轻轻触碰他的脸、手,搂他在怀里。你的举动能够让孩子体会到,你是明白他和理解他的。等孩子哭完,你可以再告诉孩子,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和孩子商议解决问题。

3、避免用自己的愤怒回应孩子的愤怒

父母一生气,就容易使用一些过激的词汇,比如:

给孩子粗暴贴标签,去责骂孩子:你这个坏孩子,总是这么不听话!你这个熊孩子,一直给我添乱!

威胁孩子:如果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现在不马上停止哭闹,我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专制命令:不许哭!现在闭嘴!

说出负面暗示的话:像你这样,迟早要惹出大乱子!你这种孩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父母一定避免用愤怒回应孩子。你的愤怒将会使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要先控制自己的愤怒,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响应孩子。如果你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请先不要开口说话。实际上这个时候你说出的任何话可能既不能被孩子吸收,也不能表达你真正的意愿。等到你调整好情绪,就要开始应对“麻烦”了。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3岁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也只有3-5分钟。遇到孩子执着在一件事情上哭闹不止的时候,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通常会有效果。但一定要转移到另一个新奇和对孩子来说有趣的东西上。

对于3岁以上、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的孩子,妈妈不妨说:你可以告诉我你坚持要这个的原因,至少3点。

如果孩子还小,1岁左右的,不能清楚表达,妈妈需要抱起孩子说“宝宝,妈妈带你看看更有趣的东西”,不要跟孩子说太多道理,他不会乐意听。

5、学会转换语言,多用“我”做主语

孩子闹脾气也跟父母说话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孩子说“不吃饭”,父母可以说“那吃口菜吧!”;孩子说“不洗澡”,父母可以说“那冲一下就泡奶喝”;孩子说“买雪糕”,父母可以说“好,过两天妈妈买给你”等等,学会用另一种方式要求孩子,即我们常说的不直接说不,而是排序。

另,父母稍微留意就能发现,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开口便往往会以“你”字为主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或谴责之类。但事实上,在遇到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带抨击地陈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反而会更有效,比如多用“我”做主语来对孩子说话。

比如,当孩子耍性子的时候,父母不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更好的说法是:我很生气,上了一天班很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安静一点儿。如果父母真能这么做,孩子的内心会感受到父母的公平、理性、温暖与坚定,而且他们会模仿。虽然孩子的变化不会立刻就有,但是只要父母肯朝向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看到孩子的转变。

6、失控可以,但要对失控的后果负责

最后,孩子冷静下来后,父母还能做什么?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生气、愤怒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不同,后果就不同。若处理的恰当,就值得鼓励;若处理的不恰当,甚至造成了一些损失,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7、做个关于失控的约定

孩子情绪平复后,父母还可以跟孩子谈他情绪失控这件事,告诉他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建议他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在行为失控或口不择言之前控制好自己。预先让孩子知道,下次当他脾气爆发时,你将会协助他,要求他回到自己房间去冷静下来。告诉他如果当他被要求却没有立即回房间,他将丧失一天休闲时间的权利,例如讲电话、看电视或者和朋友们玩。(本文作者:静观育儿)

如果有育儿问题可加微信\\”xxbmm123\\”直接问我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我家宝宝也是特别倔,啥都不听!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和它battle,真是头疼!不知道是该怎么引导它从小培养独立性又不会太过顽皮呢?期待看到其他家长分享经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完全理解!我的孩子也很倔强,特别是在拒绝吃青菜的时候。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请小朋友帮忙劝说、把青菜做成有趣的形状等等,可惜还是不太行…有点焦虑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它接纳健康饮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我觉得“ stubborn kid" 应该是个挺可爱的标签呢!虽然会有很多时候觉得很无奈,但他们的坚持也有好处啊。培养自信,保持独立思考……这些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品质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其实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如果家长能够接受并尊重孩子,那么相处会更加和谐。当然,沟通很重要,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时机与孩子交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我家小孩也是典型的小霸王,啥都对自己说 “ 不干”! 我有时真的很崩溃,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到伤肺i

我的观点是:孩子倔强的表现并非是坏事,而是他想要掌握自我选择权的表现!家长应该尝试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否定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久爱不厌

别担心,很多孩子都像这样!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如何在表达个性和服从规则之间取得平衡。阅读一些 parenting books 也挺有帮助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我家的宝贝也很倔强,有时候真的很想哭!!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我觉得这种时候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跟孩子对着干。尝试用温和的方式引导他思考问题,让他明白自己选择的方案的后果是什么,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他成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我发现,其实和倔强的小孩相处关键是一点也不要迁就他们,要坚定原则! 如果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慢慢就会明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我家孩子就是这样,一点都不听话呀! 每次都争执不休,我真的快崩溃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其实吧,我曾经也会觉得孩子太倔强了,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是大人在过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造成的。我们应该多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找到他们的需求和诉求,这样沟通才会更加有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感觉每个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啊!我的小家伙有时候也会超级叛逆期,但想想他也是个充满活力的小精灵,这种阶段就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引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我家小孩也挺倔的,我试过很多方法,比如说故事的方式引導他思考,或者一起做家务让他体会责任感。总而言之,就是要多沟通,多陪伴,相信孩子会慢慢明白你的想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负雪

家长可以试试用“奖励机制”来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如设定一些小目标,当孩子完成目标后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有效激励孩子,让他更愿意配合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我的经验是: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机会可以避免他们出现过度叛逆的行为。让给他们尝试做决定权,并接纳他们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同意你的观点! 与其强迫孩子按我们的意志行事,不如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相信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会逐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7142.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5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