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人的三观指的是哪三观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人生观,就是你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也可以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于事物的基本看法和价值评判,也就是你所具备的是非观。
1、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心。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万事万物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如何运行?又将到哪里去?世界的本来面目究竟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是神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普通民众永远讨论不清楚的话题。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什么是世界观,也不清楚自己的世界观是什么。请回答以下问题。
- 比如你觉得世界是物质的还是虚幻的?
- 你觉得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 你信奉科学还是宗教,亦或者都信?
- 你觉得科学能够解开宇宙诞生和运行之谜吗?
- 你觉得世界上存在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力量吗?
- 你觉得灵魂存在吗?你觉得肉体和精神是独立的吗?
- 你觉得有来世吗?你觉得有上帝吗?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就能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你倾向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还是二元论,你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你信仰某种宗教还是没有任何信仰。世界观会决定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生观,是对于人生的总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认知探索。
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高级智能生物,懂得思考与不断探索。我们会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会尽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美好。然而人自出生之后,似乎就踏上了一条充满痛苦和彷徨的不归之路,没有人可以生活得幸福美满,人总是在痛苦和泥泞中挣扎。这时候我们就会不断问自己,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于什么是人生观,很多人同样不清楚,或者也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观是什么。请回答以下问题。
- 比如人为什么活着?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或者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你更倾向于名垂青史还是默默无名?
- 你期望周围的人怎么评价你?你死后的墓志铭会怎么写?
- 你倾向活在当下还是活在过去或未来?
- 你倾向富贵豪华的生活还是普通寻常的生活?
当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基本上就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了,也就是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了。人如果不明白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要追求什么,那就跟动物一样。人如果想要实现人生价值或者寻求解脱,那就要不断自我修炼,超越自我。人生观受到世界观左右,同时人生观也会影响世界观和价值观。
3、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的观点态度以及价值评判。
大千世界有形形的人和五花八门的事,对于这些我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评判标准。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评判事物价值的尺度。
对于什么是价值观,很多人同样不清楚,但都知道对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时候有了观点,也搞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可以回答以下问题来搞清楚。
- 你觉得某个事件的善与恶?或者对与错?
- 你觉得某个人的行为是龌龊还是值得称颂?他的品德是良好还是糟糕?
- 比如你怎么看老少恋和拜金女?
- 比如你怎么看天价彩礼和大龄剩女?
- 比如你怎么看结婚不要小孩的丁克一族?
- 比如你怎么看明星出轨和婚外情?
- 比如你怎么看啃老一族和躺平一族?
- 比如你怎么看溜须拍马和贪赃枉法?
- 比如你怎么看给老人让座和扶老人过马路?
- 比如你怎么看爱护环境和遵守交通规则?
- ……
社会存在很多的矛盾,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再加上固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们所具有的价值观也不相同。
有时候人们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因为价值观不合而分道扬镳的大有人在。价值观的好坏对错有时候不好区分,因为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但不管是哪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上还是存在着普遍价值观的,法律就是普遍价值观的体现。但法律约束并不全面,且有滞后性,因此价值观还需要道德观念来约束。
价值观容易跟个人喜好、习性混淆,这点一定要区分开来。价值观虽然受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左右,但它也会影响到世界观和人生观。
4、总结下什么是三观
简单讲世界观是你只相信客观世界还是也相信有灵魂存在,人生观是你多在乎名利和权力,价值观是你个人品德和学识的体现。
世界观不区分对错好坏,而在于个人的信仰,法律并不规范。
人生观不分对错,但可以区分好坏,这在于你的个人选择,法律也没有直接要求。
价值观则是共同的行为规范,有一些是可以区分好坏对错的,这部分法律或社会共识会直接规定,有一些则无法区分,需要依靠个人的道德标准。
5、三观不合别再用错了
三观概念我们常常搞混,尤其世界观傻傻分不清,人生观傻傻不知道,价值观时常跟习性喜好混淆。
以后不要动辄说什么“三观尽毁、三观不合”的话了。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三观,然后再确认下自己和对方的三观是什么,再说三观合不合的话。
以下是经常被当作三观不合的理由,其实只是爱好和习惯而已。
- 你喜欢逛街他却喜欢打游戏
- 你喜欢西餐他却喜欢川菜
- 你喜欢户外旅游他却喜欢宅在家里
- 你喜欢流行音乐他却喜欢听相声
- 你喜欢喜欢看电视剧他却喜欢历史文学
- 你喜欢热热闹闹他却喜欢安安静静
- 你喜欢直来直去他却喜欢含蓄委婉
- 你喜欢干净整洁他却喜欢随随便便
- 你喜欢不管闲事他却喜欢品头论足
- 你喜欢流量明星他却喜欢足球明星
- ……
这些只是个人的习性和爱好不同,并不影响合不合得来。再有三观不合,尤其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合,可能没法做真正的朋友,但不一定影响恋爱和结婚,因为朋友需要志同道合,而爱情却是互相吸引、互相爱慕、相互体贴,能一起生活就行。不要轻易因为三观不合而分手,爱上一个人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综上,现在该明白了究竟什么是三观,也明白了自己与他人的三观有何不同了吧!
在中国,这叫“三观”
近几年,“三观”一词大火:
入职要和公司“三观”合拍,交往要和朋友“三观”一致,结婚要夫妻“三观”等同,甚至连做人父母,也经常被套用“三观”,来理顺和孩子的问题。
什么是三观?按哲学定义来说,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其实,抛开哲学给出的定义,作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道、儒、佛将中国人的“三观”早就确立。
儒家重仁义,“三观”落在“观天下”,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都能“担得起”。
道家重在“道”,“三观”与“观无为”相连,重心放在“顺其自然”,张弛有道,最后归于“大道至简”,一颗平常心,想得开。
而佛家重在修“心性”,重心放在“观自在”,既要修缘,又要度心,三千烦恼,能“心无挂碍”,随缘而化,“放得下”。
一言概之,担得起,想得开,放得下,成就了中国人真正的“三观”。
1
儒家“观天下”:担得起
什么是“担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
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儒家将社会责任作为重中之重。百姓、城池、社稷都是社会责任的重头,个人的私欲和这些比较,不在一个段位。
孔子的徒弟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车马走到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半路上遇到一群玩耍的小孩。这些孩子正在做游戏,他们建造了一个城池,拦住了车马的去路。
孔子的弟子下车,对站在中间的一个小孩说:“你怎么看到车过来,也不躲开呢?”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到了,但城池在这里,车马怎么能够通行呢?”
孔子在车里听到这番对话,忙下车查看,果然地上用石头、瓦片摆了一些城池。
这时候小孩又对孔子说:“您说说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
孔子听了,很服气,再也没有争辩,乖乖地为“价值观中的责任”让路了。
责任就得落地,此城彼城,同源同根。
落实到细节中就是,国家责任先要有家庭责任,家庭责任先要修养个人,层层递进。
能抗事,能担责任成了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苦、劳、饿、乏乱、忍等生活的考验,阐明了能抗事,经得住历练的不容易。
生活分分秒秒都在验证一个人能不能抗事。能够直面生活的压力与烦恼,不逃避,才能够激活自我的责任和担当。
当一个人有了担当,就勇敢而坚定;当一个社会有了担当,就井然而和谐。
2
道家“观无为”:想得开
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
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其外象,就是心中有静气,事事想得开。
庄周的老婆死了,惠子去吊唁看到这样一幕:没有想象的伤心欲绝,哀声凄凄,这位大伽既没哭,也没难过,反而敲着盆子在唱歌。
惠子挺愤怒,责问庄子:“你老婆死了你还唱得出来?良心呢?”
庄子却说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我老婆回归自然,看似去世了,其实她只是形式改变了,还在我的周围,我们俩同在。”
根本不用人规劝,自己就很想得开。
除了庄子,只要信奉黄老之学的地方,人都特别开通。
比如魏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儿子死了。
按照一般的情况,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遇见这样的事,一定生活晦暗,觉得日子没有奔头了。但东门吴却没有悲伤。
周围的人很纳闷。因为大家都知道东门吴最疼的就是儿子,痛失爱子一定郁郁寡欢。现在悲剧发生,情况反差这样大,肯定有隐情。
于是有人怀疑他精神上受了刺激,就问他:“我们都知道,再也没有比你更疼孩子的了。如今发生这样的悲剧,你还这样淡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孩子死了你不忧伤?”
东门吴说:“你这话说的,没儿子的时候我怎么度过的?我就当没儿子不行吗?”
同样自己劝慰自己。可能你会说这很阿Q,有点精神胜利法!但仔细一想,大家都这样活着。谁不是接受了能接受的,也接受着不能接受的,改变着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也只能顺其自然。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车祸同失几命的,亡者的亲人还要继续活着;单位垮了失业了,一家人要吃饭,只能再找工作;老婆跟有钱人跑了,丈夫在外面找了小三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找其他人就行了。
人生真不能较真。较真你就抑郁,想不开没人感同身受。
世界瞬息万变,只有那些善于生存、随时看开,然后轻装上阵的人,才最后主宰生活,不被生活的不如意击垮。
真正的强者不是有多少钱,也不是多有人脉,更不是有很多套房。他们是一些大风大浪能淡定,在阴沟里也能仰望生活的人。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凡事想得开,坦然面对,用胸怀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就是他们无往不利的法宝。
3
佛家“观自在”:放得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想有所成就,但是一直不得志,就去请教一位师傅。
师傅说:“我们去登山吧。”
年轻人觉得很困惑,但还是听了师傅的话。
一路行走,一路遇见。在爬山的过程中,年轻人发现了很多好看的小石头,他一块一块的捡起来,越捡越多,最后自己背上的负重越来越沉重,竟然走不动了。
师傅说:“你背这么多的东西,都舍不得,怎么能够到山顶?”
年轻人恍然大悟,立刻选择把石头扔下,到达了目的地。自此他受到启发,专攻一门,最终有所建树。
禅语说:“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人生千般,无非舍得。
这世间的事,看似纷乱,其实细细分析都在舍得之间。人们忙忙碌碌,都在争取得到,但是很多东西过犹不及。钱太多,欲望就多;情太多,幸福就乱;名太多,往往所累。
所谓的命运,不过就是关键时刻的正确取舍。能知道既来之则安之,不强求,平心。能懂得握不住的扬了它,不纠结,息心,都需要修习定力。
台湾的学者蒋勋极爱读佛经,随身携带《金刚经》是他的习惯。
他有两方印章,一方为“不舍得”,一方为“舍得”。
他说:“人生中有太多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人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东西舍不得,一些想去的地方舍不得,甚至有时候自己也厌烦为什么这么多舍不得,但等到了我这个年纪,平日里读一些佛经,才恍然明白一切难舍,再如何舍不得,最终还是都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人之常情。
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需要能力,也需要悟性。静下心来,顺其自然,能舍能得,才会真正的握住人生。
世界上从来没有百分之百满意的生活。
所谓的称心如意,不过是有些事情咬着牙撑起来,有些事情不得不看开,还有些事情能学会放手。
《中国人的修养》里说,人要学会“躬身自省”,完善自己,养育内心的丰富。
用儒家的“用”打底,道家的“顺”护卫,佛家的“遇”指引,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滋养。
因为,当我们心中有了坚定信仰,笃定的价值,永恒的敬畏,对世界的判断才会离正确的航向更近一点。
能有为,能无为,也能作为,这是中国人骨血中的东西。共勉!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
编辑:邓汝濛、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6696.html
用户评论
请在乎我1秒
说的对啊!我一直也觉得三观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好像没什么区别,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底线和判断,才能活得舒服自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我觉得这篇文章解释的很清楚了。一直以来我也比较迷茫关于三观的问题,看了以后感觉豁然开朗,原来三观其实就是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理解到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我倒是觉得三观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的成长阅历也会慢慢变化。年轻的时候追求物质满足,而年纪大了可能更看重精神追求。所以说三观也是动态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我也认可你的观点,三观的确是个人对世界、人生、价值等方面看法和判断标准,它影响着我们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模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我更喜欢把三观叫做信念体系,毕竟它构建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像一座由人生经验和知识搭建的塔楼。而正视这些信念,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到底在哪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感觉你说的太浅了点,三观这东西可是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比如对爱情、友谊、事业等都有严格要求。不能仅仅是“对人生的态度”,更要考虑具体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蔷薇
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我觉得把三观定义得太窄了。它应该包含一些关于社会责任感、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思考。就像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需要多维度来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说得对哎,以前我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三观”的概念,现在想想挺有道理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看过很多书籍,三观的定义是更复杂的,除了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这三个方面都相互关联,在一起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我觉得三观跟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都有着很大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就形成了很积极的三观,而有些人则需要经过一些磨练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说的棒极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三观都不以为然,随便跟人交往,最后受伤是自己。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念,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步和自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抓不住i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啊,让我更加了解了三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明天开始,我要认真思考一下我的三观,并努力把它调整到更加健康的轨道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我觉得文章解释的有些片面,比如没有提到对权利、义务等方面思考的影响,这些也是构建三观的关键部分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三观这种东西其实很难以界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其纠结于定义本身,不如多关注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不断提升自我的觉悟能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我觉得三观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文章中提到的范围。它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对身边人的处理以及对社会贡献的思考。一个完善的三观体系,能让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保持方向感和动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我不太认同你的观点,三观可以是相互学习和转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体系。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不同想法的影响,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