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恐惧症(对视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的课程提到的视线正常化。这次我们将会更加具体的介绍这个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它。视线正常化是爱社交研究自创的一个术语,既通过顺应潜

大家好,关于对视恐惧症(对视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的课程提到的视线正常化。这次我们将会更加具体的介绍这个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它。视线正常化是爱社交研究自创的一个术语,既通过顺应潜意识行为让我们的视线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该怎么看就怎么看,该看哪里就看哪里,而不是被紧张害怕所驱使刻意的去看某个人或者某些地方。在视线正常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让自己的事情恢复到不需要考虑该怎么看的状态即恢复正常。如果上面的说法还有点抽象,那么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那就是跟着下意识的反应中,我们该看哪里就看哪里,而不是因为紧张刻意的去看哪里。学会去忽视紧张,重视潜意识行为,实际上我们在没有这个问题之前是不会考虑该怎么看的,出现了问题反而开始考虑的。而我们越考虑越不自然,所以需要的是让自己恢复不考虑的状态。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个操作方法,小明是一个害怕对视的人,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有自己的同事、有领导,当踏进门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担心自己不敢对视会让别人觉得很奇怪,所以看到一个熟人之后,就开始思考要不要看他?该怎么看?紧张了怎么办?导致都没有办法正常对视别人,因为他已经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了。这个时候我们让他视线正常化,以正常反应为导向,那就是不考虑看与不看的问题,看到熟悉的人该打招呼就鼓足勇气冲过去打招呼,跳过思考的过程直接忽略那个想法,也许这个想法会冒出来,但是小明假装看不到它跟着下意识的反应去看。

这个时候假如有一个熟人叫了一下小明,小明也许会紧张,但是还是随着声音去把头扭过去,看那个叫他的人,完全不考虑该怎么看待问题,专注于交流本身。也许你会问,可是我在看别人的时候就是会紧张,无法克制紧张让自己一直去正常交流,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有的第二个方法,练习的心态!所谓练习的心态指的是把我们与人对视当作是一种练习,允许自己的失败。也就是对峙过程中我们可以紧张也可以不自然,我们就是在恋情如何更好地对视,所以紧张不自然是很正常的,以这种心态去面对害怕对峙的紧张感,那么紧张感就可以得到缓解。

我们依然看看小明的例子,小明虽然知道了视线正常化,但是还是不够,因为与人对视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逃避的眼神,这让他很苦恼,突然他想起他学到另外一个方法,练习的心态他开始把这些社交对事当作是一种练习,既然是一种练习总会有做不好的时候,紧张就紧张,反正与允许自己紧张,然后接着与人对视交流,久而久之我们对于对视就不那么敏感了,也就自然不会那么紧张了!

到这一步,也许你依然存在一个疑问,我发觉我的对视问题已经影响别人了,该怎么办?这个疑问也是很多有对视问题的人困扰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我们对于对是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当自己紧张不自然的时候,别人下意识有一点紧张你都可以捕捉得到,但是实际上别人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在乎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的。

所以引出我们第三个小方法,无视尴尬做自己。这个指的是由于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不敢对视,导致个别人也会有点对是紧张,但是别人对紧张感是给忽略不计的,因为对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无视别人的紧张感做自己,我们会发现其实别人真的不在乎这点紧张,那么我们依然通过小明取缔这个方法,小明通过前面两个方法让自己放松了许多,但是他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跟他对视的一个同事跟他交流的过程中也出现紧张,不敢与小明对视,小明突然产生一种内疚感,觉得是自己影响了别人!这个时候他想起的第三个方法直接无视这个尴尬,带着焦虑和内疚做自己,慢慢的发现其实别人并没有对小明有任何态度上的改变,还是和同事关系很好。

通过以上小方法,我相信大家对于缓解对事的问题这些技巧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对今天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一视线正常化是让我们的视线跟随着潜意识走,无视我们内心害怕,该怎么看就怎么看,专注于交流本身,第二,练习的心态是以一种允许紧张的态度去面对,对视紧张的就低头,好点就抬头。第三,无视尴尬,做自己,指的是把我们在对视交流过程中的尴尬先放一边,投入与交流,做好自己。

“对视恐惧症”蔓延是成年斜视群体正在经历的第二次成长阵痛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近年来,斜视症状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阅读时发现书本上的字总在玩\\”叠叠乐\\”,以为是熬夜的后遗症,在不知不觉间左右眼球已经逐渐走上不同的“分叉路”。昆明华厦眼科医院专家提醒,成人斜视不容忽视,让眼球复位只需一个小手术。

昆明华厦眼科医院主任医师杨帆用解剖模型演示说明,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两眼会同时向大脑发送两张不同的图片,大脑无法将这两张图片形成一个单一的立体图像。

斜视的病因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与眼外肌异常、屈光调节、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系。根据眼睛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等。

根据斜的频率,斜视又分为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尤其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时容易出现,当注意力集中时眼位又恢复正常,具有一定隐蔽性,容易被忽视。而恒定性斜视就是不管啥时候,眼球都是斜的。

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很多患者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造成看远呈现双影,前往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另外,很多程序员、屏幕监控员也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注意看,这些就是斜视症状

1、眼位异常

指的是眼球的位置不对称,比如当看一个东西的时候,一个眼球是注视目标,另外一个眼球明显偏离注视目标,看向另外的地方。

2、头位异常

对视恐惧症(对视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在注视目标时,可能出现重影的现象,为了避免重影的干扰,患者可能会主动选择喜欢或者让自己看东西更舒服的头位,所以会出现偏头、转面、抬颌等。

3、眯一只眼睛

为了避免双眼复视像的干扰,有的斜视患者会主动闭上一只眼,尤其是在室外有阳光的时候,会闭上一只眼睛让自己不受重影的影响。

4、视疲劳

部分斜视会有视疲劳的表现,用眼时间长了后出现头痛、眼酸痛、畏光等、揉眼睛和频繁眨眼,看书时字迹模糊不清楚或有重叠、串行等情况。

5、手眼不协调

在生活中表现为穿串珠时,线不能穿进珠子里;上色时不能很准确的对准位置;拿小物件总是够不着等等很多手眼不协调的动作表现。

昆明华厦眼科医院表示,目前治疗斜视的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光学矫正(框架眼镜和三棱镜)、治疗存在的弱视(精确的配镜、优势眼遮盖法、弱视眼视觉提升训练)、斜视的药物治疗(睫状肌麻痹剂、缩瞳剂、A型肉毒素)及视功能矫正训练。

手术治疗法:通过缩短眼部肌肉的长度或者改变肌肉作用点的位置,进而调整眼睛的位置以矫正异常的眼位。

杨帆提醒,斜视并非小儿的专属眼病,成人斜视在我国斜视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任何年纪都可以接受斜视手术,让眼位恢复正位,让外观更加美观,让自信心得到增强。

通过精准的斜视矫正手术,相当一部分患者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成年人斜视手术一般10到30分钟就能完成,术后恢复迅速,第二天即可正常看东西,不影响正常生活。

掌上春城记者:周晓雯 实习生:沈纬皙

责编:莫开井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用户评论


怅惘

我也有这个问题!感觉就是和别人眼神接触的时候心跳加速,脸发热,真的很想立马躲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會有這種感觉,搞得自己在社交场合很尴尬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写得真好!终于有人讲了这个东西,我很久以前就开始怕对视了。以为我是个怪胎,没想到原来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理解我们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小时候经历过一件比较难忘的事情,之后我就变得不敢和别人眼神接触了。文章里说的很多我都能共鸣,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克服这个恐惧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我以前一直以为对视恐惧症只是一种心理障碍,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原因。感觉这篇文章很全面,把不同类型的病因都分析得很清楚,很有参考价值。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对视确实是很微妙的事情,有些人喜欢彼此直视,而有些人则感到不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没必要强迫自己去做不开心的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我从小就对视别人很困难,觉得眼神里的情绪太多,让人难以承受。后来发现这个其实是心理障碍的原因,才慢慢明白不是自己的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这篇文章说的有点片面啊,我觉得每个人性格差异很大,一些人性格比较内向,自然就不喜欢长时间注视着他人。这不是病症,而是单纯的个性不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对视恐惧症都比较严重,每次聚会的时候他们都躲着别人生的眼神,看起来很痛苦。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原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真的很有共鸣!我一直以为这是我的缺点,没想到竟然是一种病症,让我感到一些释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看完文章后我感觉自己对视恐惧症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也需要多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自己有过度焦虑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这篇文章虽然很详细,但缺少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希望能有后续文章分享一些克服对视恐惧症的技巧,比如眼神训练、放松练习等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娘子汉

我的社交能力一直比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对视恐惧症。每次说话的时候我都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感觉很尴尬。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克服这个毛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我虽然没有对视恐惧症,但我理解这种情绪上的困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应该互相尊重和包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我认为这篇文章分析得很透彻,特别是提到童年阴影、社交焦虑等因素的影响,非常有深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我对视恐惧症确实是挺让人头疼的。希望以后能够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让自己不再害怕眼神接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我感觉有时候别人对自己过度关注眼睛的时候也会不舒服。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彼此的空间和隐私,不要因为一点微小的动作就产生不必要的压迫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很多时候焦虑其实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学会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并运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焦虑,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我个人觉得眼神接触很重要,有助于建立彼此信任和沟通。虽然克服对视恐惧有点难度,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尝试,毕竟这能让我与人相处更融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长时间面对别人的目光可能会让人感到很压力。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共鸣,也提醒我应该更加理解和包容身边不同性格的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6448.html

(0)
chanongchanong
上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22日

相关推荐

  • 小孩专注力不好怎么改善

    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或者专注于做事情,不能注意力不集中。同时积极的鼓励孩子安静的坐下来读书、拼图、玩积木等,这些方式都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力。 小孩专注力不好怎…

    心理百科 2024年11月6日
  • 掌握心仪他人的真谛:如何表达你的爱意

    挫男总喜欢提问,怎么表白?如何表白?怎样表白?。他们总以为一句台词就可以让她轻易的得到目标。表白其实是众多求爱方法里,最简单的一种,也是让对方觉得最随便的一种。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27日
  • 风水堂:最基本的八字命理知识

    五分钟教你学会看八字命盘,看完自己就能算!,

    心理百科 2024年1月31日
  • 豫剧红脸八大王之刘忠河:流派确立与代表剧目的艺术风采

    他们分别是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以下是这八位红脸王的逐一介绍:1. 刘忠河。

    心理百科 2025年5月5日
  • 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你对舍利了解多少?

    舍利是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那么你对舍利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舍利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舍利的概念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

    心理百科 2024年5月4日
  • 12岁进入叛逆期多久正常

    叛逆期一般大概6年;一般在12岁到18岁阶段,事实上,每个青少年的叛逆期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经历的叛逆期更加长一些,一般将青少年12岁到18岁叛逆期称之为“青春叛逆期”,不同的时…

    心理百科 2024年12月3日
  • 五年级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

    帮助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建立良好自主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家长,需要不断观察自己孩子学习上的长处和不足,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再根据孩…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24日
  •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温情与细腻的情感交流。一段关系能否持久,并不完全取决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反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更能体现两

    心理百科 2024年9月22日
  • 寻找心灵的共鸣者《悲伤的倾诉》

    在生活的大舞台之上,咱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历经悲伤的时分。那些心碎的片刻,恰似阴霾笼罩在心头,使人难以承受其重。于是乎,一个问题就这么悄然浮出:悲伤的故事究竟该向谁去诉说? 或许,…

    心理百科 2024年8月30日
  • 挽救婚姻

    在连续的争吵和冷漠之后,张明和刘英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工作累,心更累;工作苦,心更苦,莫言的苦闷和忧伤填满了心房。朋友和家人的劝解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还想挽救

    心理百科 2024年10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