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睡眠障碍、心身疾病、情感相关障碍及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及司法精神病鉴定。
那天,诊断室走进一位面容焦躁的中年女性,手里提着一个塞得满满的袋子。刚一坐下,医生还没开口,她就开启了连珠炮模式:“我现在每天都感觉胃不舒服,时不时还会抽痛,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我肯定得了很严重的病!”“我已经走遍了省内大大小小的医院,检查后却都说是萎缩性胃炎,肯定是没检查出来!”“您这里要是再检查不出来,我就准备到北京的大医院去检查了!”“虽然这个月胃镜、喉镜都做了五六次,但是肯定有没检查到的地方!”没等医生说话,她又接着说:“我都上网查了,这可能是癌症,就算不是癌症,肯定也很严重!”“你赶紧看看我的检查报告,还有什么没有做的检查,赶紧给我开上!”
问:医生,这位阿姨真得了严重的病吗?
答:她的确得了一种严重的“心”病,叫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长期保持先占观念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是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阶段。
最开始,患者只是对正常身体反应的过分关注和觉察,逐渐发展至担心会患上某种疾病,并为此惶惶不安,对患上或即将患上疾病十分害怕。比如一些正常的生理感觉:长时间蹲厕所突然起身或劳累后的头晕、天气变化带来的大汗、肚子咕咕叫,夜深人静时听到的心跳声,或者是良性的自限性功能失调:短暂的耳鸣、一闪而过的胸痛,也可能是道听途说的所谓“可能预示严重疾病”的躯体不适:打嗝、磨牙、指甲的“月牙瓣”等,当然亦可因为或大或小的生活事件(家人或朋友患病或去世,甚至朋友聚会时一个玩笑),甚至一篇微信推送的与健康相关的鸡汤文,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对疾病的超价观念,极端者可以达到疑病妄想的程度。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忧、对身体的过分关注、感觉过敏、疑病观念是疑病症的核心表现。
问:我平时非常关注自身健康,那我是不是也得了疑病症?
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但凡事都有一个度,疑病症就是超越了关注,到达了一种对疾病的执念状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疑病症的范畴呢?这里有4个判断标准:
一是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忧。总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上或即将患上某种疾病,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反复就医或检查以确认自己是否患病,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如寻求“度娘”的帮助,买大量科普甚至教科书参照诊断标准进行逐条对照),积极与“病友”交流等。
二是对身体过分关注。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都用于关注身体细节或症状,如一天数十次用镜子看咽喉、鼻子或舌面,总是将手放在手腕处数脉搏,一天多次测血压,随时用手去摸自己的淋巴结,上厕所后总会看看大小便的颜色和性状等。
三是感觉过敏。极小的刺激也能被感觉到,并被过度放大;如稍稍碰触,患者就“哇哇大叫”;即使很安静的情况下,患者也反复诉说“喘不上气、慌得很”等。
四是疑病观念。医生的保证、仪器的检查报告都无法减轻或松动患者对已经患上或即将患上严重疾病的担忧。为此,他们频繁更换医生、就诊科室和医院,甚至可能与医生护士发生激烈冲突,做出冲动行为。
问:疑病症是不是因为太“惜命”才会得?
答:并不一定!
当身体某个部位或器官出现问题,我们会相对应地感受到躯体不适。但是,有时即使身体良好或仅有微小问题,患者也会感受到与问题程度不符的强烈躯体不适。这是为什么呢?
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疑病人格特质,如过分关注来自躯体的各种感觉,常有异常的感觉体验,容易焦虑、紧张,敏感、多疑、固执,谨小慎微、易受暗示等。对养育者的依赖、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式等也是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此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因素(如幼年期父母的过度照顾或忽略、儿童期患病的经历、创伤经历、长期与慢性病患者共同生活、缺乏关注、现实压力过大、生活巨变、人际/亲密关系紧张、医源性因素如误诊等)的存在推动了患者由躯体症状开始奔向疑病症,因此而获得好处(如关注、照顾、保护或逃避责任)使症状或疾病状态得以维持。常见的有癌症疑病症、心脏疑病症、狂犬病疑病症、性病疑病症等。
问: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像疑病症,我该怎么治?
答: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疑病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疾病健康教育、纠正疑病的错误认知、控制检查行为、鼓励患者以建设性的方式应对症状等是有效措施。当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
有以下情况之一,可前往“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就诊:
1.总是担忧或坚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疾病,无法摆脱;
2.作为各大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医生说“没有大问题”,自己却无法相信,甚至因此与他人发生冲突;
3.检查报告一大堆,却依然担心,控制不住想再做相同或其他检查;
4.总觉得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到相关科室就诊治疗却效果欠佳,为此担心、紧张;
5.持续存在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诸如疼痛、酸胀、发麻等,检查结果却全部阴性;
6.总是忍不住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并为此担忧;
7.总是忍不住关注、查询与健康或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对照自己的身体变化或躯体不适;
8.外界很小的刺激,都能引发不适的感觉或躯体不适。
四川省人民医院 |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
疑病症的病因有哪些?
疑病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外部环境有关。易感素质是它发病的重要基础,生性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追求完美的人,更易受疑病症的困扰。外部因素往往会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比如朋友交往减少、婚姻改变、生活稳定性受到影响、亲友去世等。而医生的不当言语、行为等也都会对他们产生不良暗示。以下做具体分析。
1)社会心理因素:生病可以赢得同情,豁免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经历,遭受挫折失败,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疑病症心理。这种心理障碍表达了严重疑病症患者自我保护防卫的潜意识表现。
2)性格因素:严重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及重要性,并喜欢依赖他人,当被忽视拒绝,便紧张、烦恼,引发疑病症心理障碍。
3)医源因素:医生本身的专业性差,引起病人的误解,导致病人缺乏对医生、检验结果的不信任。医生的不恰当的表现、言语、态度等,这些都是促发病人疑心导致疑病症发作的重要因素。
对于病情严重疑病症患者,主要是进行物理治理、药物调理、心理康复的综合治疗。精神康复专家会引导病人正确看待人生,并帮助他们从只关注自身的健康转移到关注外面的世界上来,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以逐渐淡化和最终摆脱疾病缠身的观念。
温馨提示: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是山东省一家集专业性、科研性于一体的精神疾病诊疗医院。医院在治疗顽固性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疾病,以及顽固性头痛、癫痫、帕金森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吞咽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脑部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果您或是身边的朋友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千万不要耽误诊断随意服药,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有更多疑问可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1616-120或添加微信公众号JNYDNKYY进行咨询,济南远大脑康医院专家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原创文章,作者:chano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uspace.com/16313.html
用户评论
最怕挣扎
我真的超级认同这篇文章!我就最近被疑虑缠得很厉害,总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各种症状自己猜想,结果越想越不安,也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看了这篇文章,感觉可以放平心态,积极的去面对健康问题,不要过度纠结。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歇火
我之前也犯过“疑病症”的问题,一有点小毛病就放大,不停地焦虑,最后导致过度检查和治疗,还花了不小的钱!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多时候真的是自己吓了自己一跳,要学会分辨哪些是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关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同意自愈的说法,很多时候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真的很强!但也不能完全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遇到异常的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专业医生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疑病症确实很可怕,曾经我因为以为自己有了严重的病,整天焦虑不安,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后来学习了一些医学常识,改变了自己的思維方式,现在感觉好多了!感谢作者的分享,真的很实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我覺得文章寫得不錯,讓人更加了解疑病症的成因和一些有效的应对之道。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建议大家在遇到健康问题时,还是要积极咨询医生,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我不完全同意自愈的说法。虽然很多时候身体确实能够自我修复,但有些疾病确实需要专业的治疗才能治愈,不能一味地依赖自愈能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我之前就是因为长期焦虑疑病症,导致了睡眠障碍,失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看了这篇文章后,让我认识到,缓解压力和焦虑很重要,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例如听音乐、运动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我觉得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因素造成了健康问题,只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就能有效地摆脱疑病症的困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总是担心自己身体各个方面的问题,现在明白了自愈的概念,要更加放松身心,增强抗压能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我很支持文章提到的积极方法。我认为焦虑和过度担忧只会加剧疑病症,我们要学会换一种思维方式,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健康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自我安慰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虽然自愈的能力很强大,但还是要正视身体状况,及时就医,不要让问题延误治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文章写的挺全面,从疑病症的成因到缓解和应对方法都有涉及,很有帮助!感觉这篇文章就像一本指南针,指引着我们走出困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我认为自愈这个概念对于一些轻微的症状可能有帮助,但严重的疾病无法依靠自我治愈。要学会辨别,理性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我觉得很有共鸣。的确,我们应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面对疑病状态,不要轻易被焦虑困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有点主观,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愈的说法。怀疑这种观点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吗?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案例才能更令人信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对于疑病症的处理方法,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有人通过正能量的方式缓解焦虑,有人则选择咨询专业医生。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保证身体健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